飯都難吃飽的非洲人,為啥大量種植芝麻,而不種其他糧食填飽肚子呢?
非洲地區的芝麻年產量已經超過400萬噸,占全球芝麻產量的60%以上。飯都難吃飽的非洲人,為啥大量種植芝麻,而不種水稻玉米填飽肚子呢?整個非洲的芝麻種植面積,已經達到了驚人的3000多萬平方公里。僅坦桑尼亞一個非洲國家,就供應了全球近14%的芝麻。僅2020年一年,中國2020年的進口芝麻量就達到了101萬噸,而其中居然有90%都來自于非洲,由此可見,非洲簡直是芝麻大洲。
非洲人擁有超過8億公頃土地尚未開墾,人口數量更是多達13億。不缺勞動力,不缺土地的非洲,為何不種植水稻或小麥,非要種芝麻呢?
其實首要的原因芝麻本就原產于非洲,它與當地的氣候、土質非常契合。這意味著芝麻并不會出現“水土不服”的現象,非洲人在種植它的時候不需要重新學習新的種植方法,依靠自己的經驗就能完成,非常省心省事。要是他們想著嘗試種點水果,八成要賠得傾家蕩產。
相較于其他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,芝麻也確實更好種,它的生長周期很短,從播種下到收獲僅需100天左右。這對戰火頻發的非洲來說,簡直就是量身打造。另外,種植芝麻工序簡單、成本低,播種之后澆水即可。待芝麻成熟后,揮舞鐮刀收割,敲打即可獲得芝麻。即便真的有事,十天半個月不搭理,也不影響收成。實際上,不僅僅是芝麻,多年以來,“缺糧”的非洲,一直以盛產經濟作物著稱,在最近幾年的國際市場上,非洲的可可、腰果等經濟作物,出口量占了全球的六成左右。然而,饑荒問題卻始終在困擾著非洲大陸。很多訪問非洲的中國學者,也因此看到了匪夷所思的場景:一方面非洲的經濟作物種植繁榮,在贊比亞等國,那些主要由白人開辦,從事經濟作物種植的農場,幾乎壟斷了最好的農業資源,另一面卻是,在這些土地肥沃的非洲國家,糧食作物種植卻十分慘淡。
2020年起,非洲大陸更頻發自然災害:埃塞俄比亞、肯尼亞等國都遭受了嚴重的蝗災,索馬里等國也正遭受著旱災,草地貪夜蛾更入侵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非洲國家。
這些自然災害讓非洲人不敢種植生長周期較長的糧食作物,因為時間越長面臨的農業風險就越大,越困難顆粒無收。
最后是配套的基礎設施不健全,由于非洲城市化建設不足,交通、城市、存儲設施都極差。
近些年來,中國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上,注重無償援助和農業技術支持。在非洲多國進行的“示范農場”合作,不但取得了良好的農業收益,更以“中國師傅手把手指導當地農民耕種”的方式,有效提高了當地的農業產量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非洲人民也可以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,趕走饑餓!
“推薦閱讀”
【責任編輯】:芝麻官版權所有:http://www.zikris.com轉載請注明出處